AI带来的变革为PC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从2023年9月概念诞生到如今初步落地,AI PC的发展速度不容小觑。2024年被认为是AI PC的元年,也是AI应用的产业元年。
3月26日,英特尔举办“2024全新英特尔商用客户端AI PC产品发布会”,基于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AI特性延展到商用领域,带来商用电脑技术革新。让大语言模型直接在AI PC本地直接跑起来已经成为现实。
在此次发布会上,芥末堆得以一窥AI PC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借助英特尔为商用AI PC本地大模型提供的技术支持,高校正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备课效率,缓解工学矛盾。从长远的角度来看,AI PC的应用也将帮助高校革新教学内容,培养更多AI人才,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社会繁荣贡献力量。
在本地部署的生成式AI已就绪
2023年12月,英特尔正式发布酷睿Ultra处理器,这是英特尔40年来最大的架构革新,同时标志着PC全面进入AI时代。时隔三个月,英特尔又将基于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AI特性延展到商用领域。
在发布会现场,英特尔与超过35家OEM和10家ISV合作伙伴分享了商用客户端AI PC的产品和行业应用,展示了酷睿Ultra处理器CPU+GPU+NPU三大AI引擎的实力,满足经济、物理、数据保密这三大生成式AI (AIGC) on AI PC法则,强调本地生成式AI的必然性。
在经济法则中,AI数据在本地处理可降低云服务成本,优化经济性;在物理法则中,AI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提升云与端之间的传输速度,解决瓶颈;在数据保密法则中,需要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防止滥用和泄露。
作为大模型率先落地的领域,教育行业也正在加速拥抱AI PC。教育行业的应用是此次发布会的一大亮点。
AI PC与教育的“化学反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顶梁柱,全力托举民族的未来。然而,多年来,对教育减负的关注从未停息,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备课效率的提升和工学时间的平衡依旧是教师的核心需求。
教育与AI PC的结合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又将为教育领域带来哪些改变?华东师范大学的案例能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伟提到,大模型的到来引发了高校教育界的热烈讨论,一方面大模型对高校的教育内容带来较大的冲击;另一方面,教育是一个非常需要公平、公正,且亟需提升效率的行业。简言之,大模型正在迫使高校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大难题。
华东师范大学面向所有人开发了名为OpenEdu4ALL的教育大模型一体机。值得注意的是,该教育大模型一体机是基于英特尔酷睿Ultra AI PC的技术进行设计,它致力于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通过一个集成化的本地大模型应用平台,为学生和教师创造前所未有的教学和学习体验。
该教育大模型一体机有三大功能:课程智能助教、视频智能助教和代码智能助教。
课程智能助教能辅助生成教案,充当教师和学生针对特定课程的智能助教。智能助教能随时回答问题,还会出题,输入题目关键词、题目类型和数量,即可得到题目。最强大的一点是,能一键生成教学大纲,输入课程名称、学时、适用专业、课程性质和教材,提交后,详尽的教学大纲就完成了。
从大量的视频资源中快速掌握要点是当前人们学习和工作的一大痛点,视频智能助教主要帮助学习者、生产者和运营者理解和处理视频内容。视频智能助教可生成视频大纲、高效搜索知识点。此外,还能一键提取核心内容,围绕特定视频与智能助教一问一答。
可以看出,OpenEdu4ALL教育大模型一体机覆盖课前、课中、课后整个环节。在教学活动越来越多、班级越来越大、专业越来越细分的当下,能够预见的是,这个大模型一体机能够极大地改善教师的难题,让教师节省更多时间。
高等教育的课程,尤其是AI相关的内容,往往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终身教育大模型一体机第三个强大的功能是代码智能助教,用来帮助发现代码中的问题,同时保护代码的隐私。这个功能符合智慧教育的需求,让学生能够在实操中学习编程。
使用生成式AI的教育场景虽然有助于个性化教育的开展,但也可能会引发潜在的数据安全以及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教育数据涉及规模庞大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群体,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事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针对这个棘手的难题,OpenEdu4ALL教育大模型一体机将大模型部署在本地,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的数据不被滥用和泄露。
同时,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算力强劲,将推理过程放在终端设备上,可以在AI PC不联网的情况下,正常运行200亿参数大语言模型,产出高质量的图片和视频。这能支持OpenEdu4ALL教育大模型一体机满足智能助教实时互动、快速处理视频和文档等需求,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还能节省教师操作教育软件的时间,提升效率。
在发布会现场,来自北京的联合伟世向芥末堆展示了其AI教育解决方案。该方案提供教学科研平台、教学实训课程、实训装备、开发套件,涵盖 “课程”“实训”“比赛”和“认证”四部分,旨在加速培养AI应用型人才。
联合伟世称,其AI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已在近百家学校落地应用。据联合伟世的技术人员介绍,其解决方案应用了英特尔OpenVINO技术。
无论是华东师范大学的OpenEdu4ALL教育大模型一体机,还是联合伟世的AI教育解决方案都在为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与赋能,以及AI应用人才的培养助一臂之力,进而助推教育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功能如此强大的软件之所以能够成功研发出来,背后离不开英特尔AI PC技术的支持。英特尔硬件技术的革新,为教育软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英特尔也在不遗余力地携手本土ISV,赋能教育基于AI的业务拓展及应用落地。
加速商用AI PC遍地开花,携手合作伙伴打造行业生产力
在三大AI引擎和三大法则的加持下,英特尔商用AI PC覆盖了六大场景,分别是AI Chatbot、AI PC助理、AI Office助手、AI本地知识库、AI图像视频处理和AI PC管理。
发布会中,英特尔携手本土超35家ISV和10家OEM合作伙伴,打造了基于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商用终端的众多行业AI解决方案,包括教育、制造和医疗等,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商用AI PC体验遍地开花。
除了上文介绍的教育领域的案例,英特尔在现场还展示了其他行业的应用。比如在RPA流程自动化领域,实在智能正在与英特尔携手致力于将其部署到本地的AI PC上,从而规避部署过程中涉及到的隐私问题,更进一步降低用户成本。又比如在养老健康领域,腾宇智远将智能运动分析组件部署到英特尔AI PC上,使得相关一体化产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惠及更多的家庭与商业用户。
今年两会首次将“人工智能+”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这为人工智能对产业的赋能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水利万物而不争。英特尔就像水一样,秉承着让AI无处不在的愿景,以用户需求和业务痛点,并加持业务场景为出发点,通过全栈式AI的产品和组合和行业的解决方案全面解锁AI的潜力,让AI在中国无处不在。
英特尔表示,将继续携手所有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将AI转化为生产力,加速企业数字化进程。只有当产业和具体的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的时候,才能实现最终的价值,才能让社会更加繁荣。到那时,所有的不可想象将变成寻常。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任何一个用户都能在AI PC上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来源:芥末堆)
猜你喜欢
-
艺雀艺术史论考研机构:助力艺术考研学子的优质之选
-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在2024年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
深圳市光明区区属公办中小学2024年12月赴高校定点面向2025年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公告
-
第一届立德树人盛会:中华十德之光耀杏坛,导学新思启未来
-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无人机测绘技能竞赛中荣获“特等奖”
-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测绘地理信息虚拟仿真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
2024人工智能教育与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在海口隆重召开
-
2024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赛项在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幕
-
河南医专校长孙韬为师生讲授专题思政课
-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中机六院合作共建绿色低碳协同创新产业研究院揭牌
- 最近发表
-
- 艺雀艺术史论考研机构:助力艺术考研学子的优质之选
-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在2024年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 深圳市光明区区属公办中小学2024年12月赴高校定点面向2025年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公告
- 第一届立德树人盛会:中华十德之光耀杏坛,导学新思启未来
-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无人机测绘技能竞赛中荣获“特等奖”
-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测绘地理信息虚拟仿真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 2024人工智能教育与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在海口隆重召开
- 2024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赛项在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幕
- 河南医专校长孙韬为师生讲授专题思政课
-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中机六院合作共建绿色低碳协同创新产业研究院揭牌
- 最近发表
-
- 艺雀艺术史论考研机构:助力艺术考研学子的优质之选
-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在2024年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 深圳市光明区区属公办中小学2024年12月赴高校定点面向2025年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公告
- 第一届立德树人盛会:中华十德之光耀杏坛,导学新思启未来
-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无人机测绘技能竞赛中荣获“特等奖”
-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测绘地理信息虚拟仿真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 2024人工智能教育与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在海口隆重召开
- 2024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赛项在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幕
- 河南医专校长孙韬为师生讲授专题思政课
-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中机六院合作共建绿色低碳协同创新产业研究院揭牌